廓然台 福州于山面对五一广场的南入口斜坡,有一块像刀削过的奇石,整块大石有棱有角,表面平整,状若巨大石碑,斜斜地倚靠在吸翠亭的基座上。巨石迎面翘起的一个角,豁然刻着三个描红大字“廓然台”。 从巨石上下款题字可知,宋政和年间,礼部侍郎、宫廷雅乐派代表人物陈旸来到悬崖这块巨岩上,发现此为绝佳的观景台,便命名其为“廓然台”,再由高僧鸿份手书,由另一高僧释实一刻于石上。 宋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的学说被指为“伪学”,名列“党人碑”,为避祸而四处讲学。清代林枫《榕城考古略》说朱熹在福州期间,游览于山,登廓然台巨石上,后赋诗纪游《寄题廓然台》五律一首。“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叹息年事如流水,人世间如此狭小,何处可以找到用武之地;“遥怜石上翁”,字面可怜音乐家陈旸,实是怜惜自己,缺少知音,只能对月长吟。 在廓然台这块巨石背面,还有篇诗刻占据了五分之四的面积,说是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市舶司督舶太监尚春登上于山这块悬岩远眺,感叹翠绿宜人,决定建亭峙立悬岩上,取名“吸翠亭”,亭匾为按闽御史周宛鸟所书。亭建成,邀86岁致仕居家的尚书林瀚及周宛鸟、周震等七人来游玩避暑,同时题纪刻石“廓然台”上。尚春的石刻,道出当时在于山平远台就闻见“江海涛声浪”,可见当时福州于山东南不远地方就是江海。原亭已毁,现看到的亭为1936年重建。(苏岫云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