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红:香港大学学生会的代表性其实很低。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城市大学等学校只有10%到20%的学生参与学生会投票。 大多数学生对学生会事务不感兴趣。 学生会也对学生事务不感兴趣,更喜欢做一些政治和社会事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具有为“泛民”培养政治人才的功能。 许多优秀的学生会成员将担任“泛民主”立法会议员的助理。 持有这样的理念的人会更愿意竞选学生会成员。 一旦当选,他们自然会带领学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持有其他理想的人,比如香港爱国者,根本不会当选,还会受到各种方式的攻击。
环球时报:您对大陆学生的印象如何?
谢晓红: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在研究生会认识了很多大陆学生。 研究生会和学生会之间没有任何沟通。 学生会的绝大多数是香港本地的本科生,研究生会的很多成员是内地学生,还有香港学生,还有新加坡等国家的留学生。 与学生会不同,研究生会更多的是为学生服务。
我认识的大陆学生都很好。 他们在研究生会组织的各类竞赛中具有非常强的组织能力和学术能力。 他们毕业后也发展得很好,成功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香港本地学生一般在本科毕业后寻找工作。 工作后,如果有需要,就会去读研究生,很多人会选择去欧美留学。 因此,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中有很多是内地学生。 他们在香港求学的同时,也为香港学校的科研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环球时报:为什么选择“为天下立心,为人民立命”作为座右铭?
谢晓红:我在中学六年级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我在看一些文化经典时看到这句话。 我当时很感动,觉得我们学者应该有这样的情怀,为香港、为世界服务。 国家有所为,我今后也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如今,很多香港年轻人学习中文主要是为了考试。 我大学学的是中文专业,懂得了孔孟的“仁、义、礼、智、信”,“国破山河在,城邑草木深”杜甫的《春望》以及欧阳修、苏东坡的作品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让我们有一种家国情怀,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环球时报:您认为香港年轻人的困惑是什么?
谢晓红:他们担心未来如何发展。 如果他们看到毕业后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他们就不会选择把时间花在政治活动上。 香港学生很聪明,也很功利。 他们会选择任何他们认为更容易的道路。 比如,如果你政治激进,能获得选票,每月9万元就可以成为立法会议员。 那是一条捷径。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只工作一万多块钱,10年后可能拿不到9万的月薪,所以很多人都会考虑那条路。 相反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些学生在“占中”运动中猛烈骂政府,但毕业后却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工资高且稳定。
环球时报:您认为香港年轻人的未来在哪里?
谢晓红:如果香港继续这样消费,未来堪忧。 大湾区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机遇,香港的一些结构性问题解决不了,比如房价高、启动成本高等,但内地机会很多。 我的一个朋友参加了广东河源的创业大赛,获得了奖金。 他还可以免费使用大陆的一间办公室(前几个月免租金)。 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前往内地求学、创业、工作。 未来,他们可以住在珠海、深圳,去香港工作。 有了“同地办公”,会非常方便。
全世界都在注视中国,香港年轻人应该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 香港是一个非常小的经济体。 只有与不同地方的人合作,才能发现香港的价值。 内地有资源,香港有创意。 如果我们把它们结合起来,对两个地方都有好处。
1 2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