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RSS    今天是:  发布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数据陷阱”出现的原因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3-11-13 09:01:24  来源:闽商界  作者:闽商界  点击:

CLC 分类号:G212.2 文件识别代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 (2017) 03-0122-02

一、简介

财经新闻是传播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形势的新闻体裁。 衡量经济活动的影响需要一系列经济指标。 因此,财经新闻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各种类型的数据,范围从普通人到普通人。 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国家和全球的经济状况,必须通过一定的数据来表达。

数据是财经新闻的重要表达元素之一,也是整个财经新闻报道的基石。 一些媒体过分强调金融数据的“活跃性”,却忽视了“真实性”,陷入金融数据的“陷阱”,导致新闻不准确或部分不准确。

在很多人眼里,数据就是“钉在石头上”,不可能有“陷阱”。 但事实上,在日常新闻采写过程中,“数据陷阱”无处不在。

并不是记者敢于逆民意、凭空捏造、编造数据,而是可能是记者采访不够细致、严谨,犯了掩盖少数、一概而论的“通病”; 也可能是记者故意误导受访者。 当然,也有可能是记者缺乏相应的基本经济常识,导致了误解。

二、财经新闻“数据陷阱”出现的原因

1.从一个部分概括到另一个部分

“双十二,70%公民要“断手””、“新政出台,80%公民同意”……这些是报纸上经常出现的财经新闻头条。 这样的金融数据看起来既“噱头”又非常……“权威”和“真实性”。 但事实上,只要你仔细思考、进行研究,你就会发现所谓的“70%”和“80%”是有猫腻的[1]。

很多记者在采写财经新闻时,常常为了省事,对少数企业或对象进行象征性采访,然后急于收集数据、下结论。 比如《双十二,70%的公民要“断手”》一文,“70%”的公民比例是怎么计算的? 是详细、科学的统计分析,还是随意、随意的问题? 我周围的10个人中,有7个人说打算在双十二购物,所以我草率地得出了结论。

显然,这样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既不真实也不全面。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记者想写某种产品的销售情况。 为了省事,他赶紧去一家超市询问销售人员。 超市位置很好,询问了这款产品的销售情况。 即使某天销量不错,记者也会仓促得出产品热销、市民抢购的结论。 但事实上,只要逛几家超市,你可能会发现这款产品的销量其实很一般,并不急于购买。

2.概念混乱

财经新闻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传统媒体重视的。 目前,国内开设经济新闻专业的大学并不多。 整个新闻行业普遍缺乏既懂经济又懂新闻的专业人士。 很多记者半路出家,靠着自己摸索和学习积累了一些财经知识,但专业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缺乏。 在报道财经新闻时,缺乏相应的基本经济常识很容易导致概念混乱,并最终体现在新闻中。 ,即错误数据。

某公司去年销售额为200万元,今年销售额为600万元。 那么这家公司的销售额是翻了三倍还是翻了三倍呢? 一些所谓的财经记者连物价上涨了多少倍、翻了多少倍等最简单的经济问题都无法理解,并误认为两者是一回事。 这样的新闻采编不仅让人发笑、误导读者,而且大大降低了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权威性。

另一个例子。 记者曾经去采访一家券商,对方说了很多专业术语,比如平仓、追高、私募等。但记者平时对股市了解甚少,没有做出任何解释。提前的准备,让他一头雾水。 收集和撰写的新闻也不准确。 明明是抄底,却写成追高。 消息发布后,引起读者轩然大波。

3. 虚假数据

“最近市场行情不好,你们公司受到影响了吗?出口萎缩了吗?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 面对记者的类似提问,不少习惯报好消息不报坏消息的企业不愿意直接回答,也有的勉强回答,但数据也需要质疑。 一些记者为了完成任务,缺乏询问核实意识,仓促将这些数据用于新闻报道。 此类报道的真实性甚至无法保证。

例如,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称,圣诞节期间有200万消费者参观了一家商场,但实际上该商场所在的城市整个常住人口只有120万。 这样的数据显然是掺假和虚假的。 。

面对受访者提供的经济数据,尤其是一些未经证实、道听途说的数据,记者必须更加谨慎,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求证,如向权威部门求证、查找资料求证等。有结论的话,最好不要使用数据,否则会影响文章的真实性。 同时,文章中使用数据时,也必须说明具体来源,并谨慎使用“基于不完全统计”等术语[2]。

4.缺乏比较

“公司每年的销售额增长达到80%。” 当一家公司向笔者提供销售数据时,如此大幅的增长让我眼睛一亮。 但仔细询问后发现,这家公司刚刚成立一年多,所谓的年销售额增长率也只是与成立之初几乎为零的销售额相比。 如果在没有明确解释的情况下盲目使用这样的增长率,就会误导读者。

单看一项数据,只是某一时刻的具体表现,并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和企业的真实变化趋势。 因此,记者在使用数据时,必须详细了解其来源、背景等,同时对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与其他类似数据进行比较,以充分体现数据中隐藏的丰富含义。 通过比较展示数据的力量。

5. 滥用平均数

人均居住面积达到60平方米,人均年收入9800元……平均值是表明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也是反映整个社会集中趋势的指标。数据。 但平均值也是数据新闻业应该警惕的一个大陷阱。 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新闻不准确或部分不准确。 “平均值陷阱”最根本的症结在于数据的计算方法,即平均值如何计算。 众所周知,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收集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例如,一家公司声称员工平均收入为7800元/月,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少数领导的收入在数万元或以上,而大多数员工的收入只有5000多元/月。月。 最后,这些员工的收入都是被平均掉的,让读者误以为这家公司所有员工的月收入近8000元。

因此,记者在采访和使用此类数据时,必须深入询问,清楚地了解平均数据是如何计算的,并在新闻报道中提供一定的解释和说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平均值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因此平均值的选择和使用也有一定的考虑。

6.数据失控

随着云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财经新闻也从数据时代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百度对大数据的解释是,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集合,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无法用常规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需要新的处理模式才能拥有更强的能力。 海量、高增长、多元化的信息资产,具有决策能力、洞察发现能力和流程优化能力[3]。

但事实上,大数据有时会“撒谎”,也是“骗人的”——大数据的理论是建立在“海量数据就是事实”的基础上的,而一旦数据本身出现问题,很可能“灾难性大数据”的出现导致错误的预测和决策。 大数据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 它可能准确反映全国的总体情况,但可能与具体地方的实际情况不符。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数据无法“落地”的问题。 因此,记者在运用大数据时,不能简单照搬,而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7.视觉文物

在许多财经新闻报道中,习惯上将数据转化为图表或曲线。 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一目了然。 但事实上,使用图表和图形来表示数据存在一定的陷阱,很容易误导观众[1]。

以最有可能造成图形伪影的一维图形为例。 常用一个小人来代表几千人,用一个钱袋或一堆硬币来代表巨额金钱。 这些图形看起来非常生动和清晰。 ,但它过于抽象和概括,因此可能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同样,直方图是一种方便且常用的图像图形。 描述单个对象时,当列的宽度改变时,长度也会改变; 在描述三维物体时,物体的体积不容易比较。

现实情况是,相同的数据可以生成具有不同感觉的图表。 即使这些图表是正确的、真实的,也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 这种可视化的数据失去了客观性,有的甚至会产生错误的印象。 ,误导观众。 因此,当记者拿到这样的图表时,不能照搬报道,而必须进行深入的核实和分析。

8、缺乏严谨性

“项目建筑面积20平方米”、“同比增速超过30”、“人均收入超过65万元”……这样的数据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其中让读者读后又笑又哭,大大降低了文章的可信度和可信度。 权威性。 出现此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记者责任心不够强、工作态度不够严谨。 有时也与记者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济常识有关。 因此,记者平时撰写财经文章、使用经济数据时,一定要反复核对数据,并注意单位的正确使用。

三、结论

财经新闻的“数据陷阱”是新闻从业者日常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这些“数据陷阱”的出现有不同的原因。 目前还无法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模型,也没有丰厚的薪资。 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 新闻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自我增值,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适应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 采访、撰写财经新闻时,要增强责任意识,有强烈的责任感。 我们应该抱有怀疑精神和求证意识,尽量避免片面和仓促,深入基层,广泛调查采访,采集采访多个样本,进行专业全面的分析,尽量避免落入“陷阱”,确保财经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 权威性和公信力。

本站对作者上传的所有内容将尽可能审核来源及出处,但对内容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及合法性。如您发现图文视频内容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及时予以修改或删除。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评论回复 共有 条评论>>查看
我也说两句(审核以后才能显示)
表情图: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确定发表
推荐资讯
95后姑娘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她的父母和老师都提到了这些特点
情侣合伙做生意好吗要不要跟男朋友开店
石油大学在东营奋斗42年,曾排名国内前40
美容界的“爱马仕”,三年稳赚45.8亿元美丽田园
全面恢复山林,用“风机路”推进全域生态修复
“美容界的爱马仕”美丽田园的闯关港交所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最新的十大品牌排行榜
中国茶叶品牌十大排名,你知道几个?
“重塑”袁家岭筑梦新时代袁家岭商圈推介会成功举行
2017第14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将于10月18日开幕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